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本局吳組長菁菁102年榮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模範公務人員 - 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全球資訊網

愛臺灣
水保做好沒煩惱 農村幸福樣樣好
:::
側邊選單開關

關於本署

:::

本局吳組長菁菁102年榮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模範公務人員

本局綜合企劃組組長吳菁菁榮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2年模範公務人員照片
榮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02年模範公務人員合照留影照片

【具體事蹟】

(一)個人特質:

1. 學以致用: 農林廳時期,承辦農業經濟調查之基礎工作,透過在學所學及工作機會,將資料收集,以系統分析個案經營管理之成本效益;後並以白肉雞產業為題,深入研究提出當時預估台灣白肉雞產業最適經營規模,廣受業界重視。

2. 勇於改變: 在研究調查一段時日之後,發現在資料訪談及收集的過程時,對於與民眾之互動及公部門政策宣導之興趣極高,遂自行申請調任,由業務單位調至行政秘書單位,嘗試學習媒體公關及新聞發布工作。後即遇到台灣第一次口蹄疫疫情,日夜無休配合發布訊息,每日數則新聞稿的撰擬及協調媒體發布採訪工作,讓初生之犢,在最快時間完全進入狀況,也在此時,奠下後來十多年工作的機緣、挑戰與成長。

3. 全力以赴 轉至公關媒體行銷行政工作後,除建立與媒體積極密切互動關係、協助機關形象業務推動外,在協助活動規劃、主持等工作上,更是努力學習、全力以赴,也因此有機會與民間單位、農民團體等人士接觸,這些過程,是遠遠超越在公務門行政體系中所能汲取之美好體驗;其中在民國97年,當深知台灣好米推廣上,已到達行銷轉化為精品的關鍵點,如小包裝伴手禮,但惟缺乏震撼有力的代言;當時,因緣際會下,得知鴻海郭董事長即將文定,於是鼓足勇氣,以個人信箋介紹及分析台灣好米伴手禮;幾經挑戰及不為人知的來回溝通,終於郭董事長採用台灣本土米禮盒作為結婚伴手禮,也帶動到目前為止蓬勃發展的好米產業,這實在是個人最大鼓勵。

4. 任重致遠 透過工作上的磨鍊及觸角延伸,在水保局推動十大經典農漁村時,協助主持及參與規劃,因此,有機會於98年時,轉至水保局農村建設組,擔任副組長一職,推動農村再生工作;一年多後,長官給予機會調至綜合企劃組組長,開始另一段企劃研考、宣導教育及資訊工作多面向的工作機會;有同仁的協助與長官的鼓勵,「組長」頭銜之下,有更大發揮的空間,但亦是責任的加重。

5. 與即是得 綜合企劃組的工作角色,對內服務,對外提升機關形象、協助政策推動;其範圍之廣,當責的廣度更大,因此,『無私奉獻』、『創意求新』是個人推動任務而且能夠達到目標的不二法門。

(二)特殊事蹟:

1. 跨單位協助活動規劃,積極投入營造多重效益

自從轉換工作,與媒體公關行銷密切接觸之後,大大小小的主持、司儀工作不斷,每場的活動都是一次新的挑戰;自我要求就是,司儀工作也絶不只是唸稿行禮如儀的工作而已,我將之視之為機關對外行銷、也是對參加者最高的尊敬,因此,活動的啟承轉合、氣氛的營造、與會者的表情與感受,都是台上司儀的中心目標,對我來說,,是如此的慎重與期待。由準備期與主辦單位的溝通、資料收集與轉化吸收,而後至當天的彩排、個人的粧化等,每一細節都需到位。

在如此的機會中,個人的投入,除了省下活動外聘主持人費用外,也形塑機關活動是有內蘊、參加者是有感動、有尊榮的;爾後,在幾場國家元首、院長等長官蒞臨的活動,在將這些經驗發揮出來,也讓去年總統府指定主持,這是個人極大的榮譽。

2. 突破舊觀念捉住契機,一砲打響好米伴手禮

現在台灣好米伴手禮盒已全台風行,不管私人企業或農會,大多將之視之為精品米的主力產品,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不外乎為鴻海集團郭董事長訂婚時所用的伴手禮,選定台灣本土好米小包裝紅布袋喜氣包裝,既支持台灣農業更創造企業名人第一次與眾不同的好形象與創意!

事後當媒體後續追踪報導,訪談承製的大橋米廠總經理,提及這都由我牽出這條線,也預見因為名人的使用,將可打開小包裝米另一個高峰市場,對於台灣米前途是大有幫助的。

回想這件好事的成就,都在一瞬間的勇氣與態度。

當第一時間得知南投的女兒曾馨瑩將與郭董事長結婚,而且造成台灣新聞,甚至全世界關注時,隨即想到馨瑩的媽媽為農林廳員工,如果可以將當時農委會舉辦十大經典好米及小包裝伴手禮推薦給郭董事長,在多年媒體公關處理的經驗上,直覺這將是伴手禮最好的行銷機會。

但當與曾母說明後,才知道鴻海集團將這件婚事視為企業內外部最大機密也運用相當多人力規劃,必須透過開會討論及報告評估,才能決定的,況且全台灣多少的商家也都將之視之為商機,提出相當多的誘因及方案,以公部門官僚的體系系統,怎有可能?

但事在人為啊!就是當下的勇氣,我認為這是最大的機會,伴手禮尚未被世人瞭解接受,當時第一位使用者,有其新鮮感的話題,而且又有親家工作背景的連結性,如果不嘗試的話,我一定會後悔的,但如果不是私下進行,一旦透過公務部門溝通曝光,這件事也一定不會成功的。

幾經反覆思考,決定自己寫信介紹台灣米目前的情形及評估等,請曾母送到集團討論;沒想到他們選定幾款商品,其中就有好米伴手禮盒,並要求個別送樣品,進行進一步的評估,而且同樣要求秘密作業。

當然,木已成舟,就得繼續做下去,但壓力也隨之而來,因為接下來的工作,已非我可以獨力完成,包括估價、出貨等,同時又得冒著對方可能不採用的風險白費力氣等…….所幸,過往的工作態度,讓我找到一位可信任、願意配合的米廠,在大橋陳總經理年輕人有衝勁、有sence的配合之下,順利獲得集團的認同,也終究完成台灣好米伴手禮在成功行銷代言下,創造展新的一頁!

3. 磨自己發亮農村,處處有情台灣最行行

三年多來,循著當初自己心底的聲音,走進農村,希望除了原先在農糧產業的工作領域外,可以加入98年如火如荼的農村再生條例的推動;有幸參加條例在立法院的折衝,到立法通過,再到步步謹慎的推動,化解外界不信任的質疑,由一次次的對外說明會、農村培根課程上課及成果發表會,看到共識的凝聚與民眾的渴望。

民國100年,我見到農村所需要的年輕力量,是因為大專生沒有機會瞭解變化中的農村,學校沒有教的事,就必須有誘因鼓勵大專生進入農村,不見得是畢業立即投入農村就業,而是讓台灣農村人情味,讓那些即將步入社會的年輕人灌滿氧氣。

因此,我在局內提出「大專生洄游農村計畫」,由規劃、評選、訪視、發表,第1屆100名同學中,有人因參加活動,上了台大城鄉所,有人研究所畢業之後,隨即加入農村社造團隊,更多同學與農村社區的叔伯姨姐爺奶們,建立家人般的感情;因為這些成績,有了第2屆及即將展開的第3屆,洄游農村活動延續下來了。

這個活動,已感動了不少大專院校師生及社區民眾,讓彼此都有重新認識的機會,老人家們不會再以為年輕人都是草莓族、不可一世的世代,更重要的是大專生們重新體驗台灣最珍貴的人文資產、與土地不可分離的濃濃情感,這些都將是未來他們難以遺忘的旅程。

縱使這個活動在提案初始,大多數的人都不太看好,因為大專生是最有主見也難以捉摸想法的族群,有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問題,因此,所有的問題,都必須事先預擬、解決,事必恭親、展現誠意與同理心,一路走來,相當辛苦,可是一旦「touch 農村」,才知「how touching」!